技術文章
引言
在國際市場合規運營是跨國藥企的核心挑戰之一。要確保藥品生產和供應鏈符合全球GMP(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)和GDP(藥品分銷質量管理規范)標準,企業必須在經過確認的設施中生產、儲存和運輸產品。本文將解析確認與溫度分布驗證的核心概念,并結合行業案例和最佳實踐,助力跨國藥企順利出海。
一、驗證與確認的核心概念
驗證(Validation)是對整個過程的深入檢查,確保其能夠始終如一地實現預期結果。例如,在倉庫儲存藥品時,不僅需要物理設施,還需要符合資質的人員、合規的系統以及必要的設備。所有相關因素必須先經過確認,才能進行驗證。
確認(Qualification)側重于證明設施或設備能夠滿足預期用途。例如,一個倉庫需要始終保持在2至8℃的范圍內,確認過程需證明其具備穩定控制溫度的能力。這一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:
l 安裝確認(IQ):驗證設備是否正確安裝。
l 運行確認(OQ):測試設備在各種運行條件下的穩定性。
l 性能確認(PQ):在實際操作環境下評估設備的持續性能。
l 再確認(Requalification):定期評估設備是否仍符合標準。
二、確認的正式要求與行業最佳實踐
雖然法規對確認沒有嚴格的結構要求,但行業普遍遵循GxP原則,確保清晰的文件記錄,并進行充分的風險分析。V模型是確認的最佳實踐,涵蓋以下階段:
l 用戶需求規格(URS):定義設備的核心要求,如溫度范圍。
l 風險分析:評估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,如電力故障、空氣流通等。
l 設計確認(DQ):確保采購的設備符合既定規范。
l 運行確認(OQ)與性能確認(PQ):分別測試設備在空載和滿載情況下的運行穩定性。
在實際運營中,企業通過緊密結合法規要求與自身特定需求,構建標準化確認流程,已被證明能夠有效提升運營效率。諸多企業在引入 V 模型后,優化了倉庫溫度確認等流程,減少了操作環節,提升了整體效率。
三、溫度分布驗證:確保存儲環境符合標準
溫度分布驗證(Temperature Mapping)是確認的一部分,旨在測量和記錄儲存環境的溫度分布情況,以確定最熱和最冷點。根據WHO指南,驗證網格需遵循兩個關鍵原則:
l 在x、y、z軸上均勻布置傳感器。
l 在潛在的熱點和冷點(如門口、出風口)額外布置傳感器。
驗證過程通常需要全面覆蓋不同季節、日夜溫差等多重影響因素。當制藥企業完成溫度分布驗證,若所有測量點均穩定處于規定溫度范圍內,則驗證大功告成,此時可在關鍵位置安裝監測設備。此外,為進一步強化長期合規性,建議企業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,持續動態監測溫度變化趨勢,確保存儲環境始終符合嚴苛標準。
四、設備群組確認:提升運營效率
對于跨國藥企而言,優化確認流程至關重要。針對冰箱、培養箱等標準化設備,可采用設備群組確認(Grouping Qualification)方法:
l 按供應商、型號、尺寸等標準將設備分組。
l 選取每個群組中的一臺設備進行詳細的溫度分布驗證。
l 其余設備直接進行性能確認,以減少重復工作。
這一方法在行業內獲得了廣泛認可,大量企業通過采用設備群組確認方法,優化了設備確認流程,在確保合規的同時,有效降低了時間與資源成本。
五、結語
確認和溫度分布驗證是跨國藥企確保GMP/GDP合規的關鍵環節。通過采用行業最佳實踐,企業能夠顯著提升運營效率,大幅降低合規風險,為全球市場的藥品供應鏈筑牢可靠防線。此外,巧妙融合數字化工具與數據分析,企業還能進一步優化監測與管理流程,全力確保藥品在整個供應鏈中的質量與安全性,為全球患者源源不斷地提供高品質的藥品保障。
在競爭激烈的全球醫藥市場,藥品溫度合規是企業出海關鍵。若您想深入了解溫度合規知識、獲取前沿解決方案,請訪問我們的網站。